走進宿遷市博物館,探尋“江蘇文明之根”
泗水古邑,史韻悠長。10月27日,“博物知旅”融媒體采風團來到宿遷市博物館,探尋宿遷歷史源流。
5萬年前,下草灣人在宿遷繁衍生息,是江蘇境內(nèi)發(fā)現(xiàn)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;8000多年前,順山集人在此捕魚打獵,江蘇境內(nèi)最早的新石器時期環(huán)壕聚落,將江蘇文明史推前了1600年至1800年……宿遷市博物館充分展示了其歷史悠久、人文薈萃的城市底蘊,透過一件件文物展現(xiàn)宿遷“華夏文明之脈、淮河文明之源、楚漢文化之魂”美譽的由來。
博物館展廳內(nèi),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春秋青銅編鐘、漢白玉韘形佩等文物,吸引不少觀眾佇足。古時每逢征戰(zhàn)、宴會、祭祀,都要演奏編鐘;精美的玉器反映古人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思想。還有泗水王陵──大青墩漢墓的文物陳列,揭開了隨葬品“以漆木為主”的重要特色,還展現(xiàn)了漢代泗水王國的真實面目。
近年來,宿遷市博物館深挖地域歷史文化,打造精品展覽,通過引進、聯(lián)辦、原創(chuàng)等多種形式策劃推出各類臨時展覽百余場,積極踐行“讓文物活起來”的新時代文保方針。宿遷市博物館先后策劃“墨鄉(xiāng)開國——王相摹刻高鳳翰《硯史》拓片展”“墨韻丹青——宿遷市博物館藏精品書畫展”“桑梓情深——袁維學捐贈展”“江蘇文明之根——順山集文化特展”“石上千秋——淮海經(jīng)濟區(qū)漢畫像石拓片展”等原創(chuàng)展覽,其中順山集文化特展入選2023年度江蘇省博物館紀念館精品展覽及巡展項目,在宣揚宿遷特色地方文化,擴大宿遷市博物館影響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在社教活動方面,宿遷市博物館正積極面向青少年發(fā)揮博物館“第二課堂”效應!拔覀兿群蠼M織開展博物館之友及研學、七彩夏日、繽紛冬日、我們的節(jié)日等多場活動,舉辦了‘千年古韻,樂在宿博’‘非遺傳承系列’社教活動,吸引廣大市民參加。”宿遷市博物館館長高小亮說。2023年,宿遷市博物館組織開展各類社會教育活動135場,活動場次比2022年增加281%。宿遷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推出的很多活動常!懊牍狻。近年來,宿遷市博物館堅持“文化育人”,讓青少年在互動體驗中感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。其開展的“鉆木取火”“古法造紙術”“投壺”“木射”“剪紙”“烙畫”等親子活動,激發(fā)青少年探究傳統(tǒng)文化的熱情!岸墓(jié)氣”“千年古韻 樂在宿博”“非遺技藝”等系列活動,融入了宿遷非遺項目,讓青少年獲得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滋養(yǎng)。
“未來,我們將從三個方面著手,來進一步發(fā)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。”高小亮說,一是深入搭建博物館教育的知識體系,結(jié)合城市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,合理布局,滿足不同年齡、不同層次人群對精神文化的需求;二是增加策劃原創(chuàng)展覽和社教活動,避免主題單一、思路僵化,在兼?zhèn)湮幕徒逃δ艿耐瑫r,突出寓教于樂;三是拓寬博物館教育的實施手段,深化館校合作,針對不同學齡,開發(fā)和推廣兼具知識性、趣味性、體驗性的系列博物館研學課程。
新華報業(yè)·新江蘇記者 童棹凡